目录
语言文学研究
安大简《卷耳》异文举隅王雪梅;1-2
自然会话中“X的话”的互动功能朱柳仿;3-6
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看上古到近代汉语早期重言词的发展卞诗钰;7-9
《归去来兮辞》修辞格分类赏析许政法;10-11
从陶渊明诗文中的生命意识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孙欢欢;张笑轩;聂桂菊;12-15
试论唐传奇爱情小说的写作类型徐永丽;16-17+6
滇西回族闪氏诗文辑考胡露;18-20+9
人文地理学视角下《海上花列传》中的“空间”与“地方”陈楠;21-23
浅析《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基于伦理道德批评的视角柯坤良;24-25+100
文化学研究
略谈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性发展——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李玉龙;徐艳;26-27
基于学生培养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闫克信;李昂;28-30
浅论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陈娟;31-32
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青少年家国情怀培育邓凯戈;33-34+60
消费文化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分析王春阁;杨梦娇;35-36
语言景观视角下的文化自信培养金怡;37-38
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与教师数据素养教育的互动模式张晓梅;39-4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维度李士军;42-43+54
文化自信视域下河北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传播杜小婉;44-45
自在苏州——大运河形塑下的姑苏文化性格刘蕾;46-48
“非遗”和惠州客家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李海燕;49-51+30
视觉传达设计对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湖南益阳市为例王可;52-54
装饰绘画在当今生活中的应用陈婉;55-57
中华传统文化在对外翻译中如何建构文化自信魏莱;房国铮;58-60
诗歌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为例王悦;61-62
结合目的论探析国家博物馆文物英译的问题李倩瑶;杨宏铭;熊诗琴;徐轲欣;张琰;63-65
哲学史学研究
浅谈河西地区鲜卑吐谷浑部与党项拓跋部的族群融合——以两族的迁徙与地域分布为中心窦知远;66-69
《四库全书》对明人著作的采择——以明遗民与贰臣代表人物为例李斯;70-72
晚清经世致用之学的“交涉”初探——以《皇朝经世文新编》为例金洪琼;73-75
略论青海蒙藏教育的近代化岳秀银;76-78
继昌隆缫丝厂建厂时间考刘皓冰;79-81
思想理论研究
浅析马克思正义观的三重内在关系及新时代意义——灌输论视角下对历史文本的现实解读张虹;吴学林;82-84
彼得·麦克拉伦批判教育学的马克思主义转向龚奕佳;85-87
从李大钊的“为民”思想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王增佳;88-89
毛泽东同志个人魅力的形成和影响付盛松;90-92+72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梁攀;陈佩弟;93-94+65
习近平关于节约粮食的重要论述探析牛欢欢;蔡孝恒;95-97+106
甘肃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机制研究宁军;王国兰;98-100
论海德格尔的生态伦理思想罗雅文;101-103
思政研究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及对策思考董波;张晓琴;管亚军;104-106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能力研究李亚男;107-109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刘晓春;110-1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赵盛梅;113-114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万晖;115-116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文化育人视角张丽;117-119
浅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高琳;120-121
高职院校怎样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郜馨;122-123+57
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蔡银;124-125+84
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下的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吴慧玲;126-127+136
教育研究
以“三会一课”为载体,推进主题教育制度化——以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李晓安;孙婧;张雯;王野;128-130+193
校企合作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调研——以山东农业大学商务英语(跨境电商方向)校企合作专业为例朱格纬;翟红华;丁爽;王亚男;131-133+112
高校学生党建进公寓的“五育并举”——以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为例李浩然;王静;134-136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研究述评蔡苏龙;137-138+157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问题研究柳宇;计毅波;139-141
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育人体系的微观建构许瑛瑛;142-143
涂尔干道德教育三要素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陈雪;144-145+199
“东融”战略下西部(广西)高校的校企合作研究谭智颖;张永胜;曾令虹;146-148
在劳动教育中体现生态文明教育郝志刚;149-150
将地方历史特色融入素质教育——以汉中市宁强一中为例刘鹏;贺露;牟康;151-152+196
浅谈广州市内本科高校语文学科师范生演说能力培养彭斯琳;叶定远;刘合;许小榕;153-154+103
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新文科建设引领下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构思李英;155-157
国际中文教育转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田戈;158-159
从质与量的视角解读日本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敏;160-162
加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思考宋秋莹;163-164+221
试论全媒体时代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培育张明雪;165-167
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观察——以井冈山大学为例文梅;陈文北;168-169
浅谈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乔乐;周烁烁;170-171
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孙霞;172-173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价值成效分析谢露静;174-175
教育生态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分析与探究罗晓通;176-177
教学研究
新时代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的对策思考李远文;178-179+162
本科通识课程“原典溯源”教学模式及其教学资源组织研究杨明芳;章敏;袁曦临;180-184
军事理论课中关于国家安全教学的三个问题探析张晓松;185-186
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义务教育有效教学研究罗利群;高婉玉;187-190
来华巴基斯坦留学生文化教学探究王珏;191-193
高职院校即时反馈适应型教学模式浅谈——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潘罡;194-196
OBE理念下“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BOPPPS教学运用分析谭舒月;197-199
“中国文化概况”课程在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蒋蓉;200-202
“混合式教学”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生态构建刘娣;203-204
中职政治课教学赋能爱国主义教育刍议李明;205-206
网络学习平台下的语文教育硕士项目课程设计与实施程箐;徐赛燕;207-210
OBE理念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袁健燕;211-212
留学生在线汉语学习行为调查分析——以湖北省部分高等学校为例张力;216-218
高职语文课程文言文教学特点及改进陈梅;219-221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双语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以传统书法为例杨昊;222-223
课程思政视域下主题教学法在文学写作课中的应用李娟;224-226
项目化学习设计下的现代诗歌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艾青诗选》为例潘丹婧;227-229
高中语文课堂应适当注入价值引导——以《在乡下》教学为例陆雨婷;230-231+184
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核心价值观元素郑进之;廖悦婷;李皓宇;232-234
云课堂信息化教学模式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黄慧;235-236+218
扬琴视奏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思考李可威;237-238+229
国画欣赏
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