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语言文学研究
《尚书集释》训诂商榷孙博涵;1-2
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管理改革分析——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徐晓宇;3-5
成语词典三字格的名称、性质和地位罗树林;6-8
“感冒”的词汇化及意义演变陈家兴;9-10+19
林鹍翔东渡宦履考赵王玮;11-13
终点即开端——论《暴风雨》中的蝴蝶效应钱虎平;14-16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多重主题探析王瑜生;17-19
文化学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文创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魏鑫;20-21
大运河畔:道教文化映照昔日辉煌高菲菲;22-24
民俗叙事视角下的城隍庙会——基于陕西榆林鱼河城隍庙的田野考察秦国庆;孙建芳;25-27
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戏剧的生存空间赵海英;28-2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融合路径探析付辉;30-31+27
“00后”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与对策刘玉欣;32-33
微文化视域下加强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张可;34-35+24
中华香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以香艺为中心罗穆荣;36-37+43
哲学史学研究
“交相胜,还相用”——简论程朱理学天道与人道的融合姜熳;38-40
我国汉唐文官选拔制度的公平性刍议康金红;41-43
唐朝理想女性映射下的女子教育内容杨子敬;44-45+55
抗日战争时期的粤北是怎样成为华南教育中心的吴伯奎;46-49
思想理论研究
五四时期的思想启蒙与民族认同闫春宇;50-52
“三全育人”视域下本科生导师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探析孙旖苒;53-5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法典》的关系及作用陈青楠;刘婷;56-58
革命战争时期的“三大法宝”对新时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启示董顺;59-60+49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及其时代意义王晨依;61-63
思政研究
探究“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单长丽;黄春静;张传忠;64-65+58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探析孙逊;66-67+6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探析曾光顺;李富;68-69+80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黄建;王燕;70-71
如何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石文静;72-73
新媒体平台下高校书院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易班平台为例林泽雅;74-75+100
网络舆情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刍议王慎强;76-77+83
新媒介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化——以短视频为例叶菁;78-80
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胜男;81-83
努力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罗丽媛;84-85
“互联网+”条件下的高校“微思政”王泽园;86-87+1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刍议郑达理;88-89+136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策略探究马倩美;90-91+202
思政教育和中职班主任管理思路陈霞;92-93+14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析李翠萍;94-95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刘永连;96-97
不同学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惠斌;98-100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底气”从何而来牛子谦;101-102+148
中职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课程思政模式探析张颖;103-104+151
浅谈“文学概论”课程思政价值体系的构建李天鹏;105-106+158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与课堂实践——以“英国文学”课程为例王卓;杜晓楠;107-109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创新王沙沙;汤日红;110-111+165
教育研究
“三全育人”与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育人功能优化——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杨栎模;112-114
红色节日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柳溪;吴莹滢;115-116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微思考颜怡;117-118
脱贫攻坚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略探王海燕;119-120
“00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究——基于网络视域方圆;121-123
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中如何提升服务意识李涌涛;124-125
兵工精神怎样融入大学生就业观教育——以沈阳理工大学为例满博;126-127+168
高校辅导员协会发展现状及相关思考——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协会为例刘逸舲;128-129
高校辅导员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冯斌斌;130-131
地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问题——以唐山师范学院为例赵春华;132-133+175
文化记忆理论与高校校史育人实践机制申芷伊;刘建;134-136
高校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建构与运行顾飘;137-138+85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研究李晨旭;周姝;139-140
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探析——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曾锦标;白洪月;141-143
依托学生社团建设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实践探索王峥;韦秀英;李长军;都三强;殷宝双;144-145+40
高职院校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刘广东;146-148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慧雅计划”为例梁莉莉;149-151
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的资源共享问题葛会美;152-153+186
高职院校如何做好产教融合质量评价谢旭东;154-155
学分银行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田姝;156-158
艺术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调查——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包文婷;159-160+195
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张浩;李秋硕;陈丽娜;刘丽;161-162+209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吴长城;163-165
怎样培养高职院校旅游类学生职业能力谢建宏;166-168
高等美术教育中培养美术鉴赏力的意义王静;169-170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刘笑成;王蕾;171-172
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研究——基于ERG理论的分析沈淑芬;173-175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创新李秀娜;176-177+200
德国的“善良教育”观察及参考郝慧玲;178-179+212
技工学校班级管理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周敬业;180-181
制造类专业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与测评研究蒋祎;182-183+123
自然主义视角下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王嘉钰;184-186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生口语技能的转型障碍与突围张业萍;187-188
教学研究
浅谈高校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李歆怡;189-190
讲好中国故事:留学生中国国情课的教学重构陈旦;191-192+229
高校评教的困境分析与应对之策任泽海;193-195
国际合作办学中学生学习体验研究——以贵州财经大学国际合作办学为例吴浪;196-197+234
大规模在线教学制约因素分析——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例舒敏萍;高静;198-200
微课在职业院校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蔡慧敏;郭仕;201-202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殷雪;203-204
虚拟现实技术在导游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谢颖;205-206
构建具有地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创新案例乔新军;207-209
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应对何奖红;210-212
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创新实践袁健燕;213-214
语文核心素养与中学鲁迅作品的思维教学价值郝帅;215-216
试论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下的发现学习法张志龙;217-218
英语角会话内容的动态构建及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杜义宁;219-220
语言学能影响大学英语成绩的研究李瑾瑜;221-224
二语习得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杜红亚;225-226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高职实用英语Ⅱ视听说课程教学——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为例徐静;刘小琛;227-229
从话语分析角度看英语语境的应用刘文英;230-231
试论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甘士艳;232-234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三维构建金鑫;王媛;235-236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陈树柏;237-238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堂教学传播效果的评价问题凡小灿;239-240
征稿启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