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语言文学研究
言语幽默的语境混配分析周雅婷;1-2
对象类介词结构肯定式与否定式的语法语义结合多样性探析
吴泓;3-4+10
“X狗”类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解读姚晨旖;5-7+36
抗“疫”宣传标语的语言学特征探析
饶佳慧;邹小青;田颖轩;8-10
论吕小薇诗词中的江西文学景观——以庐山、井冈山为例戴勇;11-12+39
莫言小说中蕴含的生命意识张舒;13-14+57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小说中男权批判策略的流变陈玉婷;15-16+44
大江健三郎儿童视角叙事小说创作原因探析于静静;张晓瑜;17-19
迟来的“封圣”——玄学艳情诗解读熊伟;20-21
论萧红《生死场》中的生育书写王冬云;22-23+49
吴语传播现状调查分析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李诗雨;张凌云;苗乙乙;文之仪;24-27
文化学研究
泛在知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模式研究江娜;王远库;28-29+27
红色家书中的家国情怀董明;张聚虎;30-33+54
肇庆鼎湖水坑一村历史文化名人的家风家训建设——以陈氏、吴氏、黎氏家族为中心张依漫;黄翠莹;黎保荣;34-36
传统中医药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双结合”育人模式的价值及其实现——以烟台大学药学院为例王屹堃;赵显伟;37-39
农业高职学院教职工文化认同调查与分析——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吴学军;40-41+60
“一带一路”背景下闽茶海外推广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阮晶;林翠茹;42-44
法治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维度王阳阳;王倩倩;贾启红;赵静;吴春艳;45-46+112
新时代高校特色校园文化构建的研究与实践——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为例郭雪峰;47-49
从文艺民俗学视角解读《文城》中的人生仪礼民俗詹增涛;50-51+63
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方法与评价探析——专业课课程标准构建视角姜洪涛;52-54
张梦麟翻译活动研究邹媛媛;55-57
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再思考唐歌;58-60
哲学史学研究
论马克思的人民观王银君;61-63
高考改革背景下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招生对策研究吴思哲;64-66
思想理论研究
论《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平等”问题田嘉华;67-69
林损文论与学衡派的共通彭逸韵;70-71
思政研究
弘扬党史文化,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刘入瑞;72-74
用文化自信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马梦媛;75-76
新媒体视角下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鲁晨阳;沙成金;徐嫚;77-78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王长城;79-80+128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蔡梦婷;81-82+69
对新型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陈博;83-84+90
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以举办学年礼为例俞健;85-88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探析杨丽娟;89-90
课程思政融入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以湘潭大学为例薛敏;喻祖国;张普;岳慧君;91-93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与“教师激励”三位一体新模式探析——以上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师生共读”为例李梦圆;张一飞;94-96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探析——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林艳永;王露;97-98+114
大思政视域下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机制探索焦德健;99-100
课程思政理念下德法兼修与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陈楚钿;101-102+96
法学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策略分析申娜;103-104+88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模式研究苗真真;105-107
大数据时代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探析苏丽;苏鹏;108-109+93
建构主义视角下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张娟;曾素芳;110-112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刍议——以“概论”课程为例张莹;刘红军;113-114
浅论培养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渠海峰;115-116
沂蒙精神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探析袁艺闻;117-119
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思考许珊珊;120-121
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究高明霞;122-123+107
教育研究
基于国外著名大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探索——以龙岩学院为例周华明;124-125+74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宋新建;何玲;126-128
浅谈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政治建设中的仪式感胡道安;129-130
高校辅导员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影响力王佳琦;131-132
青少年社会参与问题分析及教育路径韩梅;133-135
儒家思想中的生态理念对培育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启示张诗雨;136-138
用“太行精神”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柴雅倩;139-140+150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索赖茗薇;封亮;曹玉丹;141-142
试析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刘忠梅;143-144
基于“高等教育为谁服务”审思高等教育公平——解读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张来慧;145-147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述徐子琪;148-150
“诊改”理念下的高职院校综合考核制度建设研究徐会党;潘红宁;徐友凤;151-153
双重制度逻辑下对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度的革新思考——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朱鸿飞;154-157
地方本科院校为乡村振兴培养地域性人才探究王丽梅;158-159+119
由现代学徒制的“工学交替”优势引发的思考——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凌利;160-161
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模式改革历程的回顾及启示王颖;李欣菊;162-164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如何加强师资团队建设黄春静;单长丽;张建华;165-166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以德治校能力张洁;167-168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王爽;169-170+135
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分析张静;马珊珊;邢宏健;171-172
教学研究
现代学徒制和“双导师”教学团队的运行单银丽;沈莹;173-174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李亚男;175-176+147
“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的重构常贵想;王晓云;177-179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模式探析郝丹;180-181+138
基于PBL项目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产品设计课程融合徐杨;182-183
基于虚拟演播技术的新媒体专业课程研究黄浣尘;廖佳琪;陈厚萍;184-185+153
基于案例式教学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刘峰;谭畅;186-187+157
“地方公共政策”教学引入情景模拟的改革与思考李占乐;188-190
学科教学竞赛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作用鹿甜;樊江宏;191-193
大学英语教师测评素养提升路径新探洪晓丽;194-195+164
应用型高校专创融合的路径和方法探索王丽;郝萍萍;196-197
针对学生课堂提问的教师反馈行为现状分析吕亚萍;198-199+179
语文文本解读方法的探寻杨松;200-201+190
互动视角下中学语文课堂师生对话提问技巧研究朱立君;202-203+66
BOPPPS教学模式下高职职业基础课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周伊萌;蒋炯坪;204-206
“插花和花艺设计”混合式金课建设理念解析与重构张金锋;费伟英;石玉波;蔡海燕;207-208+193
基于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跨语言与文化实用英语口语”课程为例
张大林;209-211
如何建立师范院校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体系、新理念邓铃琳;212-213+216
让情智“活”在课堂中——以孙双金系列课堂教学实录为例赛汗托娅;214-216
中高职语文课程衔接的现状调查与策略建议——基于苏南两所职业院校的抽样分析王春霞;217-219
名著阅读搭台,核心素养担角——浅论名著阅读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细化与踩点落实孙龙斌;220-222
基于SPOC探析大学英语深度融合型混合式金课的创新石磊;223-225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的应用戴瑜;226-227+206
慕课(MOOC)时代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金亚芝;228-229
信息技术助力高校英语教学创新黄薇;230-231
浅谈我国初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PISA2018测评框架的转变卢双萍;232-233+222
以德育立意的中学历史变式教学创新——《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教学有感秦娟;234-235+225
浅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李思伟;236-237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历史课堂情境创设探究——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中国早期人类代表》为例许锐珊;238-240
征稿启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