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语言文化研究
浅析王吉相《偶思录》的修辞艺术王三敏;1-5
中国减贫话语的认知语用机制解读——以《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英文版)为例卢岩;6-10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研究——以2021年总理记者会为例张璐雪;李波;11-14
网络流行语的隐喻分析——以2021年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调查结果为例李扬;15-18
《北冥有鱼》注释比较研究李琪;19-22
论《儒林外史》对传统侠客形象的解构和重塑秦楣媛;23-26
创新保护利用机制 传播运河诗路文化魏素素;27-30
基于SWOT分析的清远市红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许娇艳;章玉萧;31-34
怀化通道侗族传统村落的现状及有效保护路径李刚;王红兵;35-39
哲学史学研究
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视域下日常生活审美化探析张沈琦;40-44
熊家冢葬玉研究周欣然;谭早荣;孙熺;45-48
思想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的当代解读王艺霖;于立泉;吉俐;49-52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新时代教育价值探析兰俊才;彭军林;53-56
习近平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伦理探析丁永亮;葛翠柏;渠彦超;57-60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引领与职业生涯规划共振性研究——以上海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郭培凤;61-65
高职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理”与“路”谢费斯;邓飞;张华金;66-69
基于“四史”学习教育的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实践探索杨一鸣;70-74
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研究蔡骁;75-78
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究商仪;79-82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研究尚伟;杨玉凤;曹怀丹;83-86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许颖;87-90
中国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探索周跃兵;91-94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吴少丹;95-98
传承红色文化 赓续精神血脉 塑造理想人格——新时代红色电影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探究杨俊喆;杨月斌;99-103
主旋律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周利霞;周笑笑;104-107
教育教学研究
“普惠性”定位下民办幼儿园的现状与展望王娜娜;108-110
师幼互动中教师反馈语的使用状况及改进策略袁思蓓;111-114
“运用你的经验”栏目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运用研究吉若男;115-118
高中语文新思维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尹丹;119-122
任务驱动教学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冀璐;123-126
中高职一体化院校高职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刘跟奎;127-130
高师音乐学院音乐教材的规范性研究苏艳丽;韩雪飞;王明江;131-133
地方高师院校化学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策略杨珊;付新;焦更生;134-137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闫存庭;138-141
地方师范院校教师“回归本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朱少山;142-145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获得感现状调查胡云;146-149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服务改革与实践张承业;150-154
工程训练混合式教学改革徐道芬;贾登峰;杜春平;155-158
“立足地方、对接产业”精准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满宪金;159-162
人机混合增强的智能汽车新工科课程实践唐晓峰;163-166
基于词云的线上英语课堂活动设计黎晓曦;167-171
“破五唯”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标准改革与实践——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例张鑫超;白雁;郎晶;172-176
数字时代下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平台的建设与提升路径金珺;177-180
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价的思考庞海燕;181-185
全媒体语境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路径马玉曼;宋博;186-189
高校学风示范基地建设与探索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为例陈敏;190-193
新时代大学生构建“生命金字塔”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张丽;194-197
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高校金融安全教育路径研究尹伊;198-202